QQ:355128452
 
导航菜单
 

新闻资讯

投研创新高 蚂蚁AI“接地气”

6月30日,蚂蚁集团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发关注。自2023年提出AI First战略以来,蚂蚁持续发力大模型场景应用,曾提出“希望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走进生活”。进化至今,蚂蚁AI一大特点是“接地气”。《报告》显示,蚂蚁的三大AI管家已服务超1.3亿用户,43%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场景层面,AI不仅仅体现在打车、买咖啡、订车票等日常生活中,还在医疗、金融等更专业的行业和场景发挥作用。就在近几日,蚂蚁AI在这两大领域再传新消息。医疗场景中,蚂蚁集团发布AI健康应用“AQ”,与通用AI相比,其不仅会答,还会追问,通过提问引导用户回答、提供必要准确的信息,让患者体验到与真人医生问诊相似的互动过程,获得基于自身全面情况更准确的回答。除此之外,“AQ”还可提供健康科普、就诊咨询、报告解读、健康档案等上百项AI功能。另外在不久前,蚂蚁旗下AI理财助理“蚂小财”也有新进展,在蚂蚁集团自研大模型的基础上,新增接入推理大模型,并对其进行金融领域的模型增强。与此前不同的是,其实现了从产品功能、沟通表达到交互体验的升级,在理财专业力、严谨性和逻辑推理上超越通用大模型。理财不懂问一问AI,正在成为趋势。投资者使用理财AI时,最大的三个需求是行情解读、基金分析和配置方法。从“扫码付”“刷脸付”到2024年推出“碰一下”付款,蚂蚁每一次创新支付手段的背后,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报告》显示,2024年,蚂蚁的科研投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34.5亿元。2024年,蚂蚁集团提出了“AI优先、支付宝双飞轮和加速全球化”三大新业务战略。可以预测的是,针对后续技术投入和AI探索,蚂蚁还将继续加码。谈及蚂蚁未来AI拓展方向,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认为,蚂蚁想让AI像扫码一样走进生活,还需要解决“最后一米”的应用生态。首先要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可尝试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碰一碰”等自动交易而非主动触发式交易,过程中自然就需要实现大模型的单次能耗等指标大幅度下降,还要避免有可能出现的数据安全漏洞,做好风险预警和风险诊断。其次,从技术进步的碎片化实现到场景落地的综合实现,需要在智能服务、医疗健康、金融支付等领域广泛推广更易于执行的场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快速适配。“当然过程中也要注意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价值乃至社会发展的综合平衡,应通过行业赋能、监管优化、客户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将技术进一步落实到改变生活的综合生态目标中。”沈夏宜说。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则称,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走进生活,还面临一些难题,一方面是如何激发用户主动使用AI,与用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交互与沟通;另外是,目前AI工具更像助理类的角色,如何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使得其更懂用户还有待后续进一步迭代。从前述层面看,蚂蚁还需要在加大用户投教、科普的同时,根据现有用户的使用体验及反馈,持续打造细分场景解决能力,不断升级AI交互功能。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